一、急性附件炎
中医学认为,本病的发生亦多起于经期、产后或小产术后,此时胞脉空虚,若摄生不慎,则湿、热、毒邪气可乘虚内侵。外来之邪阻于冲任,与气血相搏,气血因之阻滞,引起发热、腹痛诸症。可分为以下两型进行论治。
1、热毒炽盛型:
症状:寒战高热,下腹部疼痛拒按,白带量多,色黄如脓,气味臭秽。或伴见咽干口苦,头痛烦躁,腹胀便秘等症。舌质红,苔黄厚,脉弦数有力。
治疗:清热解毒,利湿活血化瘀。方用银翘红酱解毒汤加减,水煎服。
处方:银花30克 连翘30克 红藤20克 败酱草20克 苡仁12克 赤芍12克 桃仁12克 乳香10克 没药10克 元胡10克 川楝子10克
白带量多、臭秽者,加黄柏10克,茵陈10克,车前子10克以清热利湿;
大便秘结者,加枳实10克,大黄6克泻热通便。
出现尿血时,方中加大小蓟各15克凉血止血。
2、湿热瘀结型:
症状:低热起伏或午后低热,小腹疼痛,按之痛重,白带量多,色黄有味。或伴见口渴口粘,神困体乏,纳呆,小便色黄,大便不爽。舌质暗红或有瘀点,苔黄腻,脉滑数。
治疗:清利湿热,解毒消瘀。方用止带方合失笑散加减,水煎服。 ?
处方:黄柏10克 茵陈12克 车前子12克?猪苓12克?泽泻10克 丹皮10克 赤芍10克?栀子10克?牛膝6克 蒲黄10克 五灵脂10克 败酱草10克
下腹胀痛明显者,方中加莱菔子10克,川楝子10克,元胡10克,以行气止痛;
有脓肿形成时,加三棱12克,莪术12克,鱼腥草15克以破瘀散结,清热解毒排脓。
二、慢性附件炎
根据本病有下腹疼痛、带下增多、盆腔包块及不孕等症状,可归于中医妇科“妇人腹痛”、“带下病”及“不孕症”等病症中。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是由于患者体质虚弱,或摄生不慎,感染湿浊邪气所致。湿阻冲任,气血不畅,蕴而化热,可成为湿热下注或瘀热互结之证;若湿浊不祛,日久耗伤脾肾阳气,湿从寒化,可引起寒湿凝滞之证。
1、湿热下注型:
症状:小腹疼痛时轻时重,按之痛甚,腰骶酸胀疼痛;带下量多,色黄,有臭味。或伴肛门坠胀不适,低热起伏,口干不欲饮,纳呆,大便溏而不爽,小便黄。舌红苔黄腻,脉滑数。
治疗:清热利湿。方用止带方加减,水煎服。
处方:黄柏10克 牛膝10克 猪苓12克 车前子(包)12克 泽泻6克 赤芍12克 丹皮10克 茵陈6克 苍术10克
若腹痛明显,加用元胡10克,川楝子10克,以行气止痛;
若纳差便溏可改苍术为炒白术10克,加云苓18克,生苡仁20克以健脾祛湿。
2、瘀热互结型:
症状:小腹胀痛或刺痛,拒按,时发时止;月经量或多或经行不畅,色暗有血块;带下量或多或少,色黄。或伴口渴不欲饮,烦躁易怒,小便短赤。舌质暗红,边有瘀斑或瘀点,脉弦涩。
治疗:活血化瘀,清热解毒。方用当归元胡汤加减,水煎服。
处方:当归15克 元胡15克 败酱草20克?酒大黄15克? 赤芍15克 香附12克 桃仁15克
若小腹刺痛明显,加用乳香10克,没药10克以化瘀止血;
小腹胀痛明显者,加用川楝子10克,枳壳10克以行气止痛;
若经量少,色暗有块,加用益母草20克活血化瘀。
若白带量多、色黄,加用茵陈15克,泽泻12克以清利湿热。
3、寒湿凝滞型:
症状:小腹冷痛,喜温喜按,白带量多,色白质稀。或伴腰膝酸软,乏力,形寒肢冷,小便清长,大便溏薄;月经提前或错后,量少,颜色晦暗。舌质淡,苔薄白腻,脉沉紧。
真正治好病人的不是冷冰冰的医疗器械,而是医生的医术、爱心、责任心。
对病人认真负责就是好的医德,绝不让患者多花一分钱多受一点苦。
对每一位患者都细致入微,让患者能放心治疗、愉悦就医、康复出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