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婴幼儿患肛瘘的病因,目前尚不完全清楚,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:
①小儿骶骨曲尚未形成,两侧坐骨结节距离较近,加上肛门内括约肌紧张度较弱,因此粪便容易直接压迫肛管齿线处,肛窦粘膜易损伤、擦破,导致细菌入侵。
②小儿常因尿布皮炎,刺激肛周皮肤,致使毛囊、汗腺、皮脂腺感染,形成肛周皮下脓肿与肛窦相通而形成肛瘘。
③新生儿,尤其是男孩受母体激素失调的影响,使皮脂腺分泌亢进,易引起肛门皮脂腺炎,感染后成肛周脓肿与肛窦相通。
④新生儿免疫功能不全,如新生儿生理性缺乏免疫球蛋白G(IgG)、免疫球蛋白A(IgA)等,因此容易发生肛周感染,形成肛瘘。
据国内外统计,婴幼儿肛瘘在出生后6个月以内发病者占小儿肛瘘的2/3;在生后3个月内发病率最高,其中生后1个月内发病者为最多见。男性多于女性,男性占80%—90%,婴幼儿肛瘘发病部位多在肛门两侧,瘘管多呈浅在、单纯、垂直。复杂而瘘深的较少,有部分患儿未治可自愈,待成人后可再发。
根据肛门炎症、脓肿、瘘道三个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治疗原则:
①当肛门周围尚未形成脓肿,仅见皮下有炎症反应时;可采用保守治疗,每日用温开水坐浴2—3次,适当吃些抗生素,局部可用金黄如意膏外敷等消炎、消肿治疗。
②如脓肿已形成,可切开排脓,预防反复感染,由于距肛窦较近,可一次切至肛窦,可避免日后成肛瘘。
③多数小儿肛瘘,可随发育生长自己愈合,所以一般不主张及时做根治手术,一旦肛瘘已形成,可等孩子稍大些,到5—10岁时再手术,可行瘘道切开术或挂线治疗。如在肛门两侧同时存在两个瘘道者,应分次行瘘道切开术,若采用挂线方法,可用胶线一次收紧即可。
真正治好病人的不是冷冰冰的医疗器械,而是医生的医术、爱心、责任心。
对病人认真负责就是好的医德,绝不让患者多花一分钱多受一点苦。
对每一位患者都细致入微,让患者能放心治疗、愉悦就医、康复出院。